学科建设
临床中药学
当前位置是: 首页 -> 学科建设 -> 临床中药学

临床中药学学科自1978年创立,在熊魁梧、杨永良等老一辈专家、教授的带领下,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,学科逐步发展,不断壮大。2012年8月“临床中药学学科”获批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十二五”重点学科建设单位,并于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中管局的中期考核。

临床中药学学科以常用中药为载体,以临床应用为中心,以用药“安全、有效、合理”为目的,以重大科研项目为支撑,凝练了三个相对独立而稳定的研究方向,形成了“临床中药,植根临床,融汇古今,指导临床”的学科特色。

学科人才队伍中不仅有“全国优秀范教师”“全国模范教师”王绪前和“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周祯祥教授这样一批优秀前辈,也逐渐培养和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、多学科背景交叉的高学历人才梯队,为本学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现学科团队12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11人,教授3人,研究员3人,副教授4人,讲师2人,博士生导师4人,硕士生导师10人。

学科团队十余年来紧紧围绕“毒性中药古今研究”“中药效用机理研究”“中药配伍规律研究”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各项研究工作,共主持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0项、横向课题4项。其中,主持国家级课题11项,省部级课题6项,获得资助经费2900余万余元;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,其中SCI文章15篇。培养硕、博士研究生50余人。本学科团队在“毒性中药古今研究”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。10余年来,在学科带头人周祯祥教授的带领下,完成了细辛的文献整理工作,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细辛剂量及毒性机制进行了深入、系统研究,主持相关科研课题7项,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,其研究成果《细辛古今研究与临床应用》一书,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(2011年),得到了著名中药学家肖培根院士的好评,并为本书题词。该研究成果在全国同类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。

学科团队在教学和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。团队成员近年来获全国“中医药社杯”高等学校中药学、中医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人;本学科团队成员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行业规划教材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“十四五”6部教材,主编国家“十二五”重点图书《中药学辞典》,其中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《临床中药学为》被选为中药类专业核心示范教材。